http://www.sznews.com/rollnews/jb/2013-09/23/content_1544343647.html
安利公益人才培养“创新工场”“年报”出炉

①首期受到资助的学员、爱心蘑菇作坊的辛福向记者展示培训出来的灵芝 ②首期受到资助的学员、广州金丝带特殊儿童家长互助中心的崔伟雄亲身体验,“为爱光头”为了帮助这些公益机构的关键业务探索、研发、机构管理提升及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安利公益基金会给首期TOP10学员各奖励10万元机构发展金。
出席学员资助仪式的领导嘉宾与首期受到资助的TOP10学员合影
①首期受到资助的学员、爱心蘑菇作坊的辛福向记者展示培训出来的灵芝
②首期受到资助的学员、广州金丝带特殊儿童家长互助中心的崔伟雄亲身体验,“为爱光头”
③首期受到资助的学员、盲人手机方案专家冀冬向记者展示盲人手机软件
晶报讯(记者 王志明 实习生 黎格慈/文、图)被视为公益慈善行业“创新工场”的“中国公益慈善人才培养计划”,9月21日下午在慈展会一号馆签约中心举行首期TOP10学员资助仪式。通榆县环保志愿者协会秘书长万晓白等10名优秀公益组织的项目负责人,共获得安利公益基金会资助的100万元机构发展金,用于机构的关键业务探索、研发、机构管理提升及制度建设、能力建设。
900多人申请人才培养
自2012年启动以来,从最初的900余名公益慈善组织及项目负责人通过中国公益慈善网在线申报,到由民政部领导、知名基金会负责人、业界著名学者等组成的专家团筛选出50名最具发展潜力的公益慈善人才,再到最终的TOP10学员,每一步都经过了严格的评审和筛选。
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主任彭建梅介绍,TOP10学员主要是以综合指标、个人发展指标、培训表现三个指标来进行评选的,除了考察学员公益项目的影响力、推广性、持续性、创新性、专业性和公信力,也会对学员本人进行详细的评测,包括内在动力、胜任力、文化匹配、行为风格匹配、价值观,同时结合培训中的在线筹款的成绩。
今年5月至8月,“中国公益慈善人才培养计划”完成了两期集中培训,进行了热火朝天的筹款实战演习。来自全国的50位公益组织及项目负责人参加了以拓展社会资源与提高组织能力为主题的培训,学员满意度达90%以上。“通过培训,我们了解了政策动态与行业信息,提高了筹款技能,学习了组织战略与治理,洞察了项目管理与评估,还认识了很多公益圈的朋友,大家互相讨论,探索出了相互合作、取长补短的项目模式。”一位参加集中培训的公益组织的领导在谈到培训的收获时说。
每位学员获10万元机构发展金奖励
首期TOP10学员申报的项目包括“星星音乐控”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保益悦听盲人智能手机解决方案,春苗助医、春苗孤儿、春苗社工,慈善仓库,滴滴汗水——妈妈衣食作坊,金丝带公益联盟,蘑菇工娱坊——智力、精神残障家庭帮扶计划,手上有路钩编坊,重症老人心灵呵护,早产儿周刊。这些项目的受益人群涉及儿童、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
这10个项目既有刚刚开始运转的,也有像保益悦听盲人智能手机解决方案这样2008年就已经有一套相对成熟的发展模式、实现为盲人提供智能手机系统相关服务的。保益悦听全国各地有30名专职的盲人客服团队人员,有4万名以上盲人用户使用并从该服务中受益。“全国有1700万盲人和视力障碍群体,每个人都有使用手机和数码设备改善生活的需求,但最大的问题是缺少适合他们的软件和配套的教学、培训服务。我们计划让10万盲人能够以较低门槛的获取无障碍软件服务。” 保益悦听盲人智能手机解决方案项目负责人冀冬介绍说。
而广州市金丝带特殊儿童家长互助中心的“金丝带公益联盟”项目刚刚起步,但其涉及的“癌症儿童公益服务机构联盟”、“癌症儿童公益服务指南”,在国内尚不成熟的癌症儿童公益服务领域属于首创。“我们希望引起更多人对于癌症儿童公益服务的关注,也希望带动更多的项目上的创新。” 广州市金丝带特殊儿童家长互助中心理事长崔伟雄说。
为了帮助这些公益机构的关键业务探索、研发、机构管理提升及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安利公益基金会给首期TOP10学员各奖励10万元机构发展金。在21日举行的资助仪式上,学员还签下了承诺书,保证发展金全部用于机构能力建设和机构发展。
组织优秀学员去国外交流
“没有参加培训之前,感觉自己就是一个救火队员,每天忙忙碌碌却没有成绩。”通榆县环保志愿者协会秘书长万晓白说,通过参加这次中国公益慈善人才培养计划,才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公益组织的管理、组织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通过人才培训计划,她还认识了许多公益方面的专家和老师,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可以随时请教。
对于获得资助的10位公益组织的项目负责人,安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余放寄予厚望:“公益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业,也是项很不容易的工作,既需要勇气也需要坚持,既需要智慧也需要专业技能,还需要各方的支持和同行的伙伴。我们愿意与所有公益人一起,为公益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国内的公益人才与国外的公益人才在理念方面差距至少有30年。”从事公益10年的安利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彭翔表示,差距主要体现在公益人才的职业化水平和能力,中国公益行业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不够。所以安利公益基金会启动了“中国公益慈善人才培养计划”,计划是希望每年有1000名公益人报名培训,每年能培训100名学员,培养10个优秀学员。3年计划完成后,他们还准备邀请优秀学员,组成考察团到国外去与公益人士交流与学习,让这个项目切实成为公益慈善行业的“创新工场”。
安利公益基金会是由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捐资1亿元人民币,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发起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2011年1月,安利公益基金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正式登记成立。安利公益基金会是安利(中国)履行社会责任的新举措,回报社会的新平台,扎根中国的新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