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第177位讲者:曹军
北京保益互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
任何事物从无到有都顺其自然,而从有到无则会“蓝瘦香菇”。记得80年代,我邻居家有一部电话,我羡慕的不得了。可现在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这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备品。大家想想,如果你的手机突然坏了,是不是要赶快去修?或者干脆换部新的?可如果我突然间把你的视觉给关闭了,你该怎么办?海伦凯勒有一本书叫做《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我就在想,如果给了我三天光明,那未来的日子我该怎么过?我是否还能用平常心去面对这平凡的日子呢?
与他们相比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是先天失明,从未见过这个世界的花花草草,我的内心完全依靠听觉、触觉和嗅觉。 比如说,我认为说话好听的一定是美女,闻着最香的花就是最好看的。
借助科技的力量,盲人已经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在讲这几个小故事之前,我想先给大家分享一段话,送给正在创业、或即将创业的朋友们。那就是:
一个项目的好坏并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它能否改变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
而科技真真正正地改变了盲人的生活方式。
在我们公司有一位盲人程序员,大家听了可能都觉得不可思议:盲人怎么写程序?过去,他学的是C++,先让家里人把C++的代码抄成盲文,然后一行一行地去背。背完之后,在计算机上熟悉键盘开始打。他一边打,一边用耳朵在机箱上听。这个指令如果输入正确,硬盘一转,OK执行了;如果硬盘没反应,他就知道错了。那个时候他学编程非常艰辛,要比普通人付出多数倍的时间,才能写一段非常简单的报时程序;而现在,他用上了读屏软件,开发程序已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在我们公司成为了一名顶级的程序员,盲人程序员的梦想对他来说已实现。
在我们公司还有20几位盲人,他们都做客服的工作。他们可以通过QQ、微信、电话与客户沟通,为他们做出解答。我发现盲人做客服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看不见,他们就觉得很安静,所以回答问题时非常认真。很多明眼人到我们公司参观以后,觉得盲人客服比明眼人做得还要好很多。
随着共享单车的普及,盲道也逐渐被占用。有一天我让单位的明眼人出去拍拍,看哪个路段有共享单车占用盲道的行为。第二天,这几个人跟我说,没法拍。我问为什么没法拍?他们说盲道上到处都是共享单车,你让我拍哪儿啊?
所以我就很纠结,很多人在说,我们在大街上见不到盲人,盲人都去哪儿了?其实盲人都待在家里了,因为他们出不来,因为你们把盲道都给占用了。
我要讲的是,大家只要给我们一些理解,把这个盲道让出来,我们就能自己出行。而且,这也是通往未来盲人的一条生命线。
其实我要的,是让我能够独立通过马路。如果您是开车的,见到手持盲杖的盲人,那您就慢一点儿,或者您按喇叭,告诉我这有一辆车。其实对我们来说,这种帮忙就足够了。
有一次我上公交车,售票员好心,就说大家给这盲人让让座,有一位小伙子起来了,售票员就说你坐那儿吧,我说我坐哪儿啊?他说你往前走、往左转,对对对再往左转。其实当时转了半天,我还是没找到那个座位,这弄得我特别的尴尬。
2008年,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当时的想法特别简单,就是想要以残帮残,用科技的力量让盲人重获光明,让沟通不再有障碍。但是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几年我几乎天天四处奔波,到各地去呼吁信息无障碍,去UC、百度、腾讯……让他们给我们开放无障碍的代码。
有的公司你一讲,人家能理解盲人的需求;但有些公司根本就不理解,会说普通人我们都忙不过来,真没时间帮你们做信息无障碍的改造。
现在,我的产品已经为40多万的盲人提供了服务。在2014年,我也见到了比尔·盖茨先生,他看了我的产品演示后对我说,这个产品很伟大,一定要好好坚持下去,因为这件事能够给盲人带来更多光明,能够让盲人通过非视觉去体验社会、感知世界。
今年,以我为原型拍摄了一部电影,叫《我是你的眼》。电影中,我们最大的一个呼吁就是希望信息无障碍能够立法。只有通过立法,所有的企业才能自觉的去遵守,而不像现在这样。
盲人出门、工作非常不易,但我们也有着和大家一样的渴望。我希望未来,盲人也能开上属于自己的汽车。所以,只有科技才能够改变盲人的生活方式,才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
如果你愿意为信息无障碍做出一点贡献,那么就告诉你身边的人,用你们的智慧、力量、能够联系到的任何人,把更先进的科技技术运用到残疾人的领域,那么我们的今后一定会更加光明。我们最大的理想,就是有一天,能和你手拉着手、肩并着肩,一起走在大街上,那个时候我想我一定是世界上最开心的人。
谢谢大家!